技术与SEO
每次一提到SEO(搜索引擎优化),就是优化TDK、优化页面速度、网站标签语义化、做sitemap、robots、关注内外链结构巴拉巴拉.....
毋庸置疑,这些东西就是技术小伙伴们经常关注的东西,或者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理解。但就仅限于此了吗?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只了解这些没有意义
,你只是达成了SEO
的结果,你并不理解SEO
的过程。你只是照猫画虎,如果这时候让你去自己做一个网站,你能获得SEO的流量吗?
了解除了SEO其他部分的必要性在哪?
Listen,SEO是离技术非常近的免费流量渠道。我们可以枚举一下主流的免费
流量渠道:
-
网站自然流量。
微信公众号流量。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流量。
社交圈、社交软件流量。
app商店流量。
除了App是ASO(全靠花钱刷评分),SEO是不局限于百度、google这种的,这门技能是通用于所有的有搜索框
的地方的技能,它是一门流量的综合学科。
没有流量你就只能关注你那点可怜的技术细节,写写demo自嗨,然后看着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第50页默默腐烂。
我们观察一下技术大神廖雪峰在Google的自然流量有多少(它有些词在Google中文搜索里就是第一页)。
如果我们从CPM(千次展示成本)角度来看,假设平均CPM在15-30元人民币
之间(技术内容的常见区间),那么53万的流量相当于530个千次展示,价值约为7.95-15.9万人民币
。这个流量价值还是挺可观的,这还是基于廖雪峰大神没有刻意去做一些SEO动作的情况下。
为什么它是离开发比较近的流量部分?
不管SEO专家、产品制定什么策略,我们是最终的执行侧
。
我们理解html、服务端渲染、知道怎么优化网页性能、也可以实现schema.org。
我们更善用生产工具、爬内容、做站群这些手段,再加上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细水流长
的事情,而SEO也是相似的事情。相比之下自媒体、公众号这些手段对于我们开发而言
反而没有网站这么好(只靠内容我们和普通人并无区别),
那还需要学什么?
-
关键词:任何一个页面的TDK和内容,并不是依靠想当然写下去就会有流量的。首先你得通过工具调查和理解哪些关键词流量高、难度低、以及去分析用户的意图,然后在内容中自然的运用关键词,达成一个比较恰当的内核且完成关键词密度的布局。
索引量:主要是关注自身网页的索引量,以及怎么以更高效(自动化)的方式提供内容,这种索引量是上千级/万级的页面或者百级的页面高质量内容页面,而不是说写几篇文章就有流量。
内容集群:多域多站的内容集群~。
外链:怎么买、买哪种、怎么自然获得都是学问。
这是我几乎没在SEO上砸钱,有少量电梯效应,主要是纯技术流,达到的网站流量,目前是一个月30w+自然流量,且主流量国家是欧美,满打满算用了6个月时间。
我们来算算价值:我有自己的点击数据就直接算cpc,上面廖雪峰大神的网站我是只能看曝光所以用cpm。假设点击0.5刀一个人(综合各个国家地区,东南亚都很便宜欧美就贵),这意味着我用了6个月时间用技术换来了现在每个月大约3w$的流量价值(1.59 * 4 * 0.5),
这种事情,它就是独属于技术的奖励,产品不会写技术,SEO专家对于技术不够深入。
技术的独特优势和能做什么
-
爬别人内容 - 作为开发者,我们可以写爬虫,绕过常见的反爬机制,批量获取竞争对手的内容结构和关键词分布。
快速建站 -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框架(Next.js、Gatsby等)快速搭建SEO友好的站点,实现服务端渲染、静态生成等对搜索引擎友好的技术方案。相比传统建站,我们能在几个小时就内完成一个性能优异、结构合理的网站。
快速索引 - 通过技术手段自动提交sitemap、利用API主动推送新内容到搜索引擎,甚至可以编写脚本监控索引状态并自动调整策略。我们能实现比普通SEO更快的索引速度和更高的索引覆盖率。
自动化 - 从内容生成、发布、监控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完整的自动化流程。例如,编写脚本定期检查关键词排名变化,自动调整内容策略;或者实现自动化的A/B测试来优化转化率。
AI技术性生成内容 - 不仅仅是使用现成的AI工具,我们能够定制化训练模型,针对特定领域生成高质量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开发内容优化系统,自动分析现有内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技术性SEO优化 - 从Core Web Vitals优化到复杂的Schema.org实现,从服务器响应时间调优到CDN配置,这些技术细节往往是普通SEO专家难以深入的领域。
这种事情,它就是独属于技术的奖励,产品不会写技术,SEO专家对于技术不够深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h7BkYF5Olo5_7OHJfV8KA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