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时代终结,多样性计算时代开启

2020 年 12 月 8 日,一则很小的消息在海外被发布,却引来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产业巨大的震动:

红帽公司将会在 2021 年底停止维护开源操作系统 CentOS。

CentOS 虽然不为一般用户所熟悉,但它在企业级用户里,却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不少企业级计算平台,包括企业服务器、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平台以至电商平台都在广泛的使用。

虽然红帽公司表示,未来会继续维护 CentOS 的另一个滚动版本“CentOS Stream”,但 CentOS Stream 已经从一个稳定的下游版本,变成了一个创新的上游版本。因此,业界忧虑 CentOS Stream 的稳定性无法匹配生产环境的需求,也使不少人希望有更多的操作系统选择来替换 CentOS。

需要兼容多种芯片架构

我们的计算场景,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

大家目前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大多诞生于十多年前(2000-2010),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应用的计算任务,均依赖于中央处理器(CPU)来计算。由于当时的 CPU 大多采用 X86 架构,所以当时的操作系统,皆基于 X86 架构而设计。

但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科技世界受到了全新的挑战。

2000 年开始,数码相机、游戏机等全新的电子设备陆续出现,这些设备经常要计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衍生出 GPU 和 ISP 等专有计算的芯片架构。到了 2010 年,智能手机、物联网以至云计算等新式设备蜂涌而出,进一步带来更多的计算场景,并产生大量全新的芯片架构。

不同架构的芯片架构,才能支持多样化的场景需求

偏偏在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些支持通用计算的操作系统,无法同时支持多样化的专有芯片架构。我们的操作系统,被大量全新的计算场景割裂为移动、桌面或数据中心等不同形态,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感受到了一些不便;而放到开发者那里,这种不便又会被指数级放大,这意味着他们要为同一个功能开发多个版本,大大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更重要的是,计算设备的性能已成为全新的生产力并驱动社会经济发展,在需要多样化计算场景的今天,产业需要多样化的计算能力。但我们的操作系统无法适配多样性计算的趋势,也就无法把计算背后的生产力完全释放出来。即使操作系统能勉强支持,但也无法同时为多种芯片适配和优化,计算能力将大打折扣,也无从发挥其潜力。结果,业界才发现目前的操作系统在拖着自己后腿。

开源系统仍然是最佳选择

尽管整个科技界都知道,我们需要一个能支持不同芯片架构的全场景系统,但很少听说厂商积极开发全场景优化的全新操作系统。原因也很简单:开发新一代的操作系统,门槛极高。

微软在 1992 年推出的 Windows 3.1就写了 250 万行代码;但 2007 年的 Windows Vista 代码却急增至 5,000 万行。如果考虑到除错和迭代需要,代码可能多达 1 亿行。开发操作系统已经很不容易,建立生态更难上加难,即使是像微软这种规模的大公司,在推出 Windows Phone 7 手机操作系统时,也因为无法吸引足够的用户和开发者而不得不放弃手机市场,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源。

既然开发操作系统的门槛这么高,那开发一个能针对不同的芯片架构、为多种场景进行优化的操作系统,门槛不就更高了吗?要从零开始,开发一个支持全场景的操作系统并不现实;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一些已有的操作系统上进行创新。

而这些已有的操作系统当中,开源的 Linux 内核仍然是业界首选的途径。毕竟我们可以在安卓智能手机 、网络防火墙和路由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构建、以至超级计算机里,也能找到 Linux 的足迹。由此可见,Linux 的可塑性相当高,足以灵活支持不同的架构及场景。

此外,随着近年国内信息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发现开源软件的潜力并投身于开源社区,这也使中国由最初的开源使用者变成开源贡献者。在著名开源代码托管网站 Github 的 2020 年年度报告里,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 Linux 核心贡献者(上图)并预计在 2030 年成为开源社区的领导者。可见 Linux 已累积起相当良好的生态系统。

但这不代表单靠上述两点,就能轻松利用 Linux 搭建起产业所需的全场景操作系统。

诚然,目前 Linux 系统版本众多,但技术路线非常复杂。开发者往往只能各自为战,经常在重复打造轮子,重复适配各种接口,浪费人力物力。因此就算是开源的 Linux,目前也没有哪个发行版本能完美兼容各种芯片架构,也无法针对各种场景进行完善的优化,更遑论是为基于这样的全场景操作系统建立一个活跃的生态。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业界终于还是迎来这样的一套系统。

技术上的优势

openEuler 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开源,它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的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 社区希望通过社区合作,协作打造创新平台,构建支持多处理架构、统一和开放的操作系统,推动软硬件应用生态繁荣发展。

但到底 openEuler 在多架构的兼容和优化上,有多大的优势?据了解,openEuler 能向下综管硬件,不但能兼容传统的 X86 架构、也能兼容手机常用的 ARM、物联网常用的 RISC-V 架构,并能支持大部分主流板卡和整机厂家的设备。

此外,openEuler 能支持实现了 80% ARM 架构上游主流基础软件的原生支持、完成 64 个上游主流开源基础软件对于 ARM 的原生支持。更针对鲲鹏处理器和昇腾 AI 处理器作出深度优化,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性能,激发多样化的计算潜力。

这样经过系统优化过的全场景平台,到底能带来多少提升?

据了解,openEuler 的核心分域调度能力增加了 15%、使用 StratoVirt 虚拟机下,开销下降 80%、但启动速度增加 10 倍;此外,使用 iSula 云原生容器,空载资源消耗能减少 68%。因此,openEuler 就能在更多设备、更多产业、更多场景下,实现多样化计算,减少损耗。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就能更为便利、游戏时延迟减少,带来更佳的体验。

此外,openEuler 能支持各种社区版本让开发者能平滑升级;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迁移工具。只需四个人员、一天的工作时间就能轻松迁移。在此基础上,开发者拥有了更广泛的想象力和创新机会。同时面向云、边、端等不同场景进行部署,提高开发效率。通过这样的全场景系统,业界能够更为快速地建立起自身的生态,并同时满足主流和长尾等不同的场景需求。

更重要的是, openEuler 社区规划每两年发布一次长生命周期版本,并提供长生命周期管理,主力维护性能、可靠性和兼容性。与此同时,在这个长生命周期版本之间,openEuler 社区每半年发布一次创新版本,集成 openEuler 以及其他社区最新技术进展。当 openEuler 落实了更新周期,就能保证未来的版本延续性。

因此,目前业界已经将 openEuler 视作最有可能取代 CentOS 地位的开源操作系统。

相关产业的背书

操作系统的门槛虽高,但生态才是关键所在。openEuler 受到重视,除了是它满足业界对全栈、全场景的刚需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得到了相关产业的共同协助和运营,已经建立起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生态。

事实上,操作系统生态是否成熟,很多时候也取决于有没有产业的支持。毕竟开源的 Fedora 能够成功,与红帽有莫大的关系;而开源的 Android 能够成功,同样少不了 Google 的支持。

而站在 openEuler 的背后的,是由华为、拓林思软件、麒麟信安科技、普华基础软件、麒麟软件、天津飞腾、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等相关公司,共同联合组成的openEuler社区理事会(上图)。

华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华为不仅持续投入大量工程师,并有着超过 100 位的 Linux 内核维护者,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华为已经是Linux 社群里核心成员之一。他们更在最近的 Linux kernel 5.10 版本里超越多家传统 IT 厂商,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内核代码贡献厂商(上图),奠定了他们在 Linux 社群的重要地位。

在此基础之下,华为全力支持 openEuler 的发展,将成为 openEuler 未来发展的强力后盾。

另一方面,华为也在发挥行业影响力,积极推动各种兼容性标准的置顶,以促进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互通性,为 openEuler 构建出统一的发展框架,但同时又能确保操作系统的可服务性和安全性,降低用户的部署成本。

不过,“产业支持”仅仅是建立操作系统生态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足以保证这个生态能够继续茁壮地成长。要保证生态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产业和开发者愿意持续不断地投入,而用户也愿意持续不断的使用。

中国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

那目前 openEuler 的生态又如何?在经过一年的努力, openEuler 已经快速成长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

在用户方面,openEuler 目前已收到了来自全球 120 个国家、3 万的用户的验证,并累积几万的发行版装机量。

在社区方面,openEuler 目前已有逾 2,000 多名开发者参与了社区贡献,其中 1,800 多位是非华为人员,更有超过 60 家国内领先的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此外 openEuler 已成立了超达 70 多个兴趣小组(SIG),基本完整覆盖了从内核、运行时、虚拟化、云原生、桌面等各个方向。

这些数字看似枯燥,在背后的却是一连串不断的增长势头(上图),反映着社区的活力。

为什么这么多的开发者,愿意支持 openEuler 的开发?

首先,只有持续的人才培养,才能保证 openEuler 社区有着源源不绝的新血加入。尽管 openEuler 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社区,但早已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设各种与 openEuler 相关的课程、出版教材和系列教辅资料。

据了解,目前已有 60 家厂商、高校、研究机构加入 openEuler 社区,积极支持相关技术的普及、教育和研发活动。而在 2021 年,openEuler 社区更将围绕操作系统内核创新、云原生和端边云协同等场景创新,开展一系列开发者技术沙龙为社区源源不绝地补充新鲜血液。

可持续的闭环框架

更重要的是,openEuler 陆续得到来自金融、政府、运营商和电力的用户支持,应用于各种商业场景,证明了 openEuler 的长期发展潜力。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使用 openEuler 的容器引擎构建出自家的 PaaS 平台,银联也借助 openEuler 来联合创新 secGear 项目等。不少商业用户也参与了 openEuler 的社区建设并发布商业发行版,例如麒麟软件基于 openEuler打造了银河麒麟 V10 操作系统,并应用到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的核心系统改造项目。

这些用户愿意积极推动 openEuler 的商业化项目,原因是 openEuler 一直以理事会、技术委员会和 SIG 组构成治理架构的主体,参与到厂商协调市场、商业拓展活动中,通过构建最具有活力的开源社区,使用户获得更大的商业化自由度。此外,由于华为没有参与到 openEuler 的商业发行版本,而是鼓励其它开发者推出商业发行版本,为社区参与者保留最大限度的商业化空间。

始终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带来商业成功,只有商业成功才能反哺生态繁荣,也只有生态繁荣才能促进技术创新。

因此,openEuler 的开源社区虽然很年轻,但在这一年里,已经为未来的生态系统,搭建了覆盖“产、学、研、用”的整套可持续发展框架,完成技术、生态、商业闭环实践,构建出全产业共享的价值链(上图)。

openEuler能成为全中国最活跃的开源社区,与这个可持续的闭环框架有着莫大关系。

使用等于支持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也想为全球科技界出一分力,支持现代化的全栈、全场景系统。但可能觉得自己不是系统开发者、甚至不是开源社区的人,不知从何支持才好。

即使你不是系统开发者,只要让开发者支持 openEuler 的应用,就能实现共赢。

即使你不是开源社区的人,不知道如何贡献代码,只要愿意使用 openEuler 系统也能互相扶持。

即使你只是一般用户,根本不会写代码,只要愿意使用相关的应用也就等同支持 openEuler 开源社区。

并不是只有向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才算是支持开源社区。事实上开源社区真正的理念,其实就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闭环生态。毕竟正如笔者先前所述,必须拥有足够用户才能推动操作系统持续运作。

因此不用想太多了,只要你愿意使用,其实就是在支持开源。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或来自互联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